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热点 » 正文

环球时报:“学伴”风波发酵 几分合理几分夸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9  浏览次数:77
核心提示:山东大学给外国留学生配学伴引起的风波持续发酵,汇集起大量远远超过针对这件事本身的情绪。山东大学突然间处于一场互联网舆论风暴的靶心位置,学校的声誉蒙受很大损失,校内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感受到这波舆论冲击带来的不适感。首先应当指出,这些情绪的出现和聚集不同程度上有着与它们对应的现实原因。一些地方、包括大
山东大学给外国留学生配“学伴”引起的风波持续发酵,汇集起大量远远超过针对这件事本身的情绪。山东大学突然间处于一场互联网舆论风暴的靶心位置,学校的声誉蒙受很大损失,校内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感受到这波舆论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首先应当指出,这些情绪的出现和聚集不同程度上有着与它们对应的现实原因。一些地方、包括大学对外国人的照顾是否过头了,以至于出现他们的某些“超国民待遇”,这样的诘问有现实出处。另外,一些学校扩招留学生是否过猛,学校内部是否确实存在中外学生待遇的反差,公众的不满也非空穴来风。
需要看到,平等对待外国人,这既是政策的塑造过程,也是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不断的心理成长和成熟过程。不能不说,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不仅导致了我们集体心理上的不自信,还有特殊敏感,有时候不自信是通过不应有的自大而体现出来的。
我们或许需要接受一个现实:“正确”对待外国人还有待我们相当长一个阶段的调试,这当中少不了山大这样的“学伴风波”,以及某个老外丢辆自行车警察迅速帮着找到引发的争议。今后还很可能有某个外国人在中国确实受了委屈的另一种风波。
中国多数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与外国人相关的价值塑造很可能刚开了个头。
这次山东大学被揪住并且“网暴”,这当中无疑有网络舆论宣泄的目标错位。这样的错位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个做事不当或有瑕疵的机构被逮住,所有相关的不满都会集中落到它的头上,不管这些机构有多委屈,目前的互联网舆论场就是这样。
山大的学伴计划显然可以挑出毛病,这也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但这些问题转化成性方面的微妙说法,进而发酵成铺天盖地的批判,无疑是粗暴的引申。相信很多人明白这当中有舆论场固执的恶作剧,甚至不乏有就是要把事情搞大搞歪的煽动,这个时候的危机公关是很高的考验,山大的表现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互联网舆论事件发酵得越大,情绪的串联就越活跃。留学生的事情本来是相对小众的,毕竟与留学生直接打交道的人很少。但是在年轻人普遍对个人前程有压力感的时候,那些留学生的所谓“超国民待遇”就有了触发大范围情绪的可能。不公平感叠加到危机感上,就尤其具有了能量。
所以山大事件很难用理性梳理的方式着陆,这样的事情只能慢慢淡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方面都形成各自的思考,做出应有的改进。这当中有以下两点应受到特别注意:
第一,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不应损害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避免冲击将来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留学生的待遇普通化应成为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对任何国家有歧视,某种种族情绪尤其不应在这当中有任何位置。
第二,大学应当接受舆论监督,即使激烈的公众情绪也不应排斥。但是这件事不应让山大的任何学生和留学生受到个人伤害,这应当是互联网舆论坚守的文明底线。
中国是发展很快、问题也很多的国家,我们需要有能力开展针对各种问题的探讨,既能够适度释放情绪,也能够管控释放那些情绪的过程,从而做到总体上的积极、有序。山大事件说到底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是我们全社会突然关注到一个问题时的集体表情,还有我们的智慧和情商。▲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打赏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环球时报:“学伴”风波发酵 几分合理几分夸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