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焦点 » 正文

中国男篮的惨败,真是因为球员“不拼命”?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10  浏览次数:112
核心提示:简单的道德评判并不能决定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在大球项目早已职业化的当下,鸡血式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可能代替科学的训练方法。特约作者 | 李勤余昨夜,在一场生死战中,中国男篮又败给了尼日利亚队,彻底失去了直通奥运的希望。由于之后的奥运落选赛中强手如林,堪称地狱难度,很多人觉得中国男篮已经被宣判死缓。无独
  简单的道德评判并不能决定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在大球项目早已职业化的当下,鸡血式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可能代替科学的训练方法。

特约作者 | 李勤余

昨夜,在一场生死战中,中国男篮又败给了尼日利亚队,彻底失去了直通奥运的希望。由于之后的奥运落选赛中强手如林,堪称“地狱难度”,很多人觉得中国男篮已经被宣判“死缓”。

无独有偶,同样在昨夜,国奥足球队0比2不敌越南队。冲击奥运会的前景,也可以说是一片黯淡。一时之间,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谩骂之声。“不拼命”“软蛋”“怂”……不少网友将批评的矛头,直指那些发挥不佳的球员。

然而,近年来中国大球项目的持续倒退,真是因为球员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吗?

群众基础薄弱、人才库存枯竭,我们已经没有挑选的余地

球迷们当然有理由对那些在场上不给力的球员表达自己的不满。周琦、郭艾伦,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名字,在世界大赛上换来的只有无尽的失望。球迷和观众心中的失落感无需赘述。

然而,一个遗憾但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这些被喷得体无完肤的球员,可能已代表了中国篮球目前的最高水平。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对教练的排兵布阵提出异议,但谁又敢打包票,选择另一位球员上场就能力挽狂澜?

于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又摆到了我们面前——为什么没有可用之才?人民日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中国篮球“注册人口”为何如此悬殊》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国篮球的注册人口是1000人,而美国的统计数字是2500万,其他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有数十万之多。类似触目惊心的对比,更不会让足球迷感到陌生。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以“注册人口”论,中国的足球人口不到1万人,只有日本的1/50,就连越南也要比我们高出5倍。

当然,“注册1000人”指的是在体育部门进行过“专业注册”的运动员,并不是说全中国只有1000人在打篮球。只是,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行文至此,可能会有人说,且不论中国人口众多,单说这足球篮球项目,不是很受群众欢迎吗?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场面,可以说时下随处可见,那又怎么会挑不出人才?

这就必然会牵扯到“体教分离”的现实情况。简单地说,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依靠的是专业化的“精英战略”,运动员早早就离开了校园进入专业体制。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青少年队伍或许可以在早年的比赛中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但终究敌不过国外群众基础更为扎实的“人海战术”。

如果“体教分离”造就的体制壁垒不能被攻克,专业与非专业人才的转化就将成为不可能。于是乎,中国大球项目的选材面相对狭窄的问题,就有可能无解。

应该看到,姚明在上任后推行的“小篮球”项目、为体教结合作出的不懈努力,都代表了篮球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是,如今的惨败,会不会影响到姚主席的改革事业?没有人能知道答案。

三分钟热度改变不了体育在中国的弱势地位

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舞台上的“拙劣”表演,为其带来了空前高涨的关注度。周琦的失误、李楠的发言,频频登上热搜榜,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聚光灯的照耀,对中国男篮而言真的是一桩幸事吗?

这不能不令人联想到不久前的女足世界杯。0比2完败于意大利队后无缘八强的中国女足,距离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已经越来越远,从目前的形势看可能短期内难以复兴。


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中被淘汰出局

和如今网友们对周琦、郭艾伦技术能力的热议一样,当时人们也曾高度关注中国女足的处境,再次抬出“中国女足待遇低”等话题。犹记得,由于网友们的关注热情太高,还险些造成中国女足头号球星王霜和贾秀全之间的矛盾。

然而,风平浪静之后,中国女足以及女足联赛再次陷入无人问津、冷冷静静的状态。直到下届世界大赛举行时,铿锵玫瑰才会回到公众的视线。如此循环往复,对中国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来说,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一来,大赛带来的三分钟热度,只会在舆论场上掀起惊涛巨浪,放大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短暂的高关注度,只会给运动员带来更多压力,分散其注意力。当然,作为职业运动员,理应学会应对和处理压力。但是,赢得比赛便被捧上天,输了比赛便有可能沦为落水狗的残酷现实,恐怕无助于公众养成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

二来,三分钟热度还会变相助长“唯成绩论”“唯大赛论”的不良趋势。体育的意义一旦被异化为追求大赛成绩,再想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以姚明的篮球改革为例,一系列举措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帮助中国篮球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更是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篮球运动。

根据《2018年中国篮球产业报告》给出的数据,中国篮球迷的数量达到1.4亿,泛球迷的话则接近5亿。这是中国篮球在近年来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但较之中国男篮在世界舞台上的尴尬面貌,这又是更容易被忽略的成就。

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周琦的边线球没有失误,如果中国队侥幸直通奥运,中国篮球的弊病会不会就此被掩盖?归根结底,体育不该是功利主义、政绩主义的牺牲品。

比起鸡血式精神胜利法,大球项目的发展更需要科学和专业精神

男篮惨败之后,怒喷男篮队员“不拼命”“不努力”的声音不绝于耳。在部分网友看来,男篮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一些球员在比赛中出工不出力。

不能说网友的看法没有道理。如果一位运动员习惯于拿高薪,沉迷于参加娱乐节目,却拿不出相应的表现和成绩,公众自然有理由表示不满。

然而,简单的道德评判并不能决定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在大球项目早已职业化的当下,鸡血式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可能代替科学的训练方法。

韩寒曾经在微博中讲过一个故事。自称年轻时球技不错的他,曾在一场友谊赛中对阵一群五年级的小学生,不过对方是上海一支职业球队的儿童预备队。原本信心满满的韩寒以及队友们迎来一场残暴的屠杀,半场就被灌了20球。这样一则趣事,反映出的却是职业化训练水平高低可能带来的巨大差异。

换言之,不是不争气的中国男足、中国男篮运动员不想拼、不愿拼,而是没有能力和实力去拼。进而言之,这些连“拼”都“拼”不出的运动员,竟然代表了中国大球项目的最高水平,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无奈的现实。

那么,症结又在哪里?近日,一部由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让日本沉默的14秒钟》,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这部纪录片通过多方位全角度的方式,复盘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日本2比3惜败比利时的比赛。在那场比赛中,欧洲红魔在下半场补时阶段,用短短14秒绝杀了日本队。

NHK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采访了多位比赛的当事人,包括双方的重点球员、时任主帅,以及和日本足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足球从业者。所有人沉下心来,用专业的方式分析比赛。用40分钟的纪录片还原14秒的细节得失,这种专业和科学精神,才是日本足球能够迅速崛起并走向世界的秘诀。

而中国篮球在遭遇惨败之后,能不能抛弃杂念,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总结?或许网友们的专业水平不能和篮球行业的从业者相提并论,但减少一点情绪性的发泄,共同参与到篮球发展的事业中去,并非力不能及。

不久前,金山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决赛,中国U15选拔队战胜对手夺冠,但迎来的是空空荡荡的看台。而今年1月份的第97届日本高中足球联赛决赛,在琦玉世界杯球场上演。当时,5万多张球票全部售罄。这样的对比无疑刺痛人心。

而中国足球队、篮球队也应该领悟,精神鼓励在赛场上的作用正在不断缩小。如果还不能在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上奋起直追,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打赏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男篮的惨败,真是因为球员“不拼命”?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