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科技 » 正文

人脸识别的“智慧课堂”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4  浏览次数:128
核心提示:要是目前没啥作用,学校就真的需要解释下为啥要急着上这种智慧课堂系统了。比如有没有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文 | 刘文昭每年开学,都会有学校搞出一些新闻,今年也不例外。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人脸识别系统。学生进教室后,系统会自动识别个人信息,全程监控学生上课的听讲情况,学生发呆、打瞌
  要是目前没啥作用,学校就真的需要解释下为啥要急着上这种“智慧课堂系统”了。比如有没有利益输送,权力寻租。

文 | 刘文昭

每年开学,都会有学校搞出一些新闻,今年也不例外。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人脸识别系统。学生进教室后,系统会自动识别个人信息,全程监控学生上课的听讲情况,学生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也能被识别出来。

消息一出,一些学生哀叹再也不能让同学帮自己“答到”了,还有学生质疑这是否侵犯隐私权。

人脸识别对这届大学生“下手了”

在校内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并非中国药科大学首创。据报道,在校园安全的压力下,不少大学和中学都在校门口建立了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学生们通过刷脸进出校园。

中国药科大学能上头条,是因为它把人脸识别系统装到了教室。在过去的报道中,这种系统多见于中小学的教室,在大学教室中推广挺罕见。

面对质疑,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许建真很委屈,“为了(敦促)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

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愿意这样“为学生好”。在接受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本科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综合处处长韦笑,就谨慎得多。

韦笑表示,中国农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进行“智慧课堂”教室改造,已经对全校的200多间教室进行了设备和环境的改善。接下来的“智慧课堂”建设,重点将会放在利于课堂交流和知识获取上。

“我们更希望能够应用这些软件,帮助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抬头率只是一个表象,学生可以复习,更多的还是要抓住老师授课的课堂。”


中国药科大学教室的人脸识别系统

一些教育专家对监控系统也持反对态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了,大家从专业这个角度一个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在教室里是不能装监控的……学生可以作假,教师也可以作假,那么真实的教学就不可能发生。”

这并非危言耸听。曾有学者对中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共计748位老师和5521名学生的调研,发现在三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的纪律惩罚和干涉越多,学生的分神和对老师的负面情绪就越多。

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飞速成长的时期,长期处在监控的“干涉”之下,他们会不会感到压抑和不满?对学习真的百利而无一害?

推广人脸识别,高校有没有想过数据泄露的风险?

面对侵犯隐私的质疑,许建真主任表示,已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但有律师表示,虽然教室是公共场合,但这不代表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隐私——学生在课堂上同样有涉及个人隐私的行为。

就算“不侵犯隐私”,我们还要问问学校,“贸然推广人脸识别,是否能保证学生的数据安全?”

今年6月,微软悄然删除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MS Celeb数据库2016年建立,微软描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开面部识别数据集,拥有超过1000万张图像。有分析称,这是因为微软担心侵犯公众隐私权、“数据权”,产生法律上的风险。

今年8月份,瑞典数据监管机构对当地一所高中开出第一张基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罚单,金额为20万瑞典克朗。

这所高中干的事在中国完全不值一提——他们引进了一项人脸识别试验计划,为期三周,以该校的22名学生作目标。当他们进入课室时,系统会辨识他们的容貌,记录出席率。

据报道,在瑞典记录每节课的出勤率是法律要求。有统计显示,每年瑞典老师需要花费17000多个小时在记录出勤率的工作上。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同意的实验,依然被监管部门认定违法——学校没有足够的合法理由,去搜集他人的敏感数据。至于统计出勤率,监管部门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对学生权益的侵犯也会小得多。

可以说,目前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人脸识别可能对公民基本权利构成重大风险,对人脸识别的态度也越来越审慎。

而在中国,某些机构对人脸识别的担心似乎并不强烈。今年2月,国内安防领域的某人工智能企业被曝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680万条数据疑似泄露。

有专家表示,企业、机构数据库安防力量薄弱、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数据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为大规模数据泄露埋下伏笔,用户数据倒卖在中国已形成相对成熟的黑灰产业。

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尚不完善,执法权责并不清晰,很多数据泄露事件也在人们关注度下降后不了了之,间接导致行业内用户数据保护的氛围恶化。

法律完善的欧美国家都对人脸识别慎之又慎,不知道中国药科大学有何底气保证数据安全?万一提供服务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落败了,倒闭了,学校又如何保证这些数据不泄露?

人脸识别比传统手段贵得多,公众需要知道这笔钱花得值不值

学校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打的旗号无非是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更专注,进而提高成绩。但就算没有人脸识别,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进入眼底。有经验的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判断出学生们听懂没听懂,课程有没有意思等等,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人脸识别系统,成本可比传统手段贵很多,效果又能怎么样?2018年,杭州某中学上了一套“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内置三个摄像头,用以捕捉同学们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然后进行一系列大数据分析。

该校负责人表示,系统每隔30秒就会进行一次扫描,针对学生们阅读、举手、书写、起立、听讲、趴桌子等6种行为,再结合面部表情是高兴、伤心,还是愤怒、反感,分析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状态。


杭州第十一中学试行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

不过,雷锋网曾专门撰文指出,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相比,微表情识别因为太过细微,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目前这一技术最多地是用在金融领域。当涉及大额的贷款申请时,金融机构会让面审员与用户进行问答。开始是基本信息,在用户回答的过程中,会为用户进行一个微表情的侧写,记录一个用户回答问题的习惯。

随着面审员问题的深入,用户在回答之后地问题时,如果出现了违反他之前的回答习惯(例如眼睛从直视屏幕转为眼睛往上瞟或往脚下看),系统则会为其标记一个异常……如果前后差距过大,就意味着从基础问题到追问环节,此人的情绪、心理变化较大,如此就可提醒面审员此人有一定风险。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有面审员,有逐步深入的提问,然后根据回答观察对方的细微面部表情变化。这跟几十个学生在课堂上上课,大多时候听老师讲的场景,差别太大了。

某公司的智能算法开发部专家也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这套系统在应用中的问题,并表示“对于这套系统的可操作性,我持怀疑态度”。

要是目前没啥作用,各个学校就真的需要解释下为啥要急着上这种“智慧课堂系统”了。比如有没有利益输送,权力寻租。

要知道,学校的预算不是大风刮来的,数目也有限。花在系统上,可能就要在学生身上省了。

如果晒完账本,学生也同意,安装监控系统也不是不可以。但别忘了给老师和校领导的办公室也装一个,至少可以放在门口。毕竟提高成绩,不能光靠学生努力,也需要“园丁们”兢兢业业地工作。

 
 
打赏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人脸识别的“智慧课堂”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